“专家”多成造假“帮凶” 职业诚信遭质疑 |
|
|
|
反思我国一些地方作假猖獗、假货泛滥之社会成因,有一点远未引起应有的重视,那就是“帮凶”太多且无应有的约束制裁。这些“帮凶”逐利忘义,推波助澜,甚至与作假者沆瀣一气、同流合污,且大多逍遥法外。其中比较泛滥的“帮凶”之一就是媒体上常常见到的所谓的“专家”。 所谓的“专家”是怎样炼成的呢?现在就为您一一揭秘! 农业“专家”忽悠农民 听一位经营农资的助理农艺师说,他的同行因为经营假农资被查处了。我将信将疑,通过县消协证实了此事,同时获悉不只农技部门,其他专业部门都有借个人身份和名望忽悠农民的“专家”。 现在农村种地的大多数是留守老人,他们观念比较守旧,对农业新技术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承担农技推广责任的乡镇农技人员和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去为他们排忧解难。可现实是,因为体制原因,不少农技人员都经营着规模或大或小的农资公司。一些道德品质不高的农业专家和滥竽充数的所谓“专家”,利用农民渴求农业技术的心理,散布不成熟的技术理念,发布不适合本地的农作物品种的消息,夸大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实际有效含量的肥料作用,有的甚至明知是假技术、假农资,也引诱农民接受他们的“技术指导”,购买他们的高利农资,结果往往是农民深受其害。(湖南澧县县委宣传部 柏依朴) “专家说”其实是“作者说” 前些天,我去看望一个在地方某报当记者的老乡。去时他正在家里写一篇新闻稿,说是总结清明小长假家电消费情况。我就站在他身后,看着他在电脑上写稿。老乡对家电行业很熟悉,写起来哗啦啦地,一会儿就是一小段。我看到文章里差不多每一段都有“专家说”的字眼,而到底是哪个专家,文中却没有点明。文章写完后,我细数了一下,这篇千字文中竟然有6处“专家说”。在老乡笔下,“专家说”可谓信手拈来。 我问他:“你怎么不点明专家姓名和具体单位,只是‘专家说’3个字呢?”他笑着说:“文章中的‘专家说’其实等于是‘作者说’,根本就没有采访任何专家,可我们习惯将自己的观点冠以‘专家说’,为的是增加权威性。” 老乡还说,不只自己,许多地方小报新闻稿中的“专家说”,也往往都是“作者说”。(甘肃天水市 李成义) 股评“专家”是这样炼成的 我有一个证券公司的朋友,专业学的是建筑工程,前年改行从事证券工作,现在是当地业界知名的股票分析“专家”。 他说他的“专家”头衔是这样炼成的。他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在当地一家报社当编辑,负责财经版面,该版面有个股评栏目。他朋友对他说,“肥水不流外人田,给你弄个响亮的头衔,让你写写股评,一来我的稿源有保障,二来你也可以名利双收。”就这样,我那位朋友“摇身一变”,以某证券公司首席分析师的身份在该报“粉墨登场”了。由于他经常在该报抛头露面,渐渐有了知名度,便成就了其“专家”头衔。 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喝酒,喝到兴起时,他说那些股评,要么是模棱两可泛泛而谈,要么是毫无根据的言论,要么干脆就是他那位朋友代写然后署他的名字发表,他从来就没有去研究和分析过股市。因为他不太懂,写的股评没啥水平和含金量,有时候分析对了,那是恰巧碰对了。他毫不避讳地说,反正写股评不用承担什么后果,还能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现在还有不少单位请他去讲座呢。要说有什么不好,那就是经常有股民要他推荐股票,接电话接得很烦人,影响他正常休息。 版面编辑随便找个朋友“合作”,演双簧一般炮制股评忽悠股民,既违反了职业操守,又伤害了股民,降低了报纸的公信力,委实要不得。(湖南长沙市 张闻骥) “专家”还是“砖家”? 作假“帮凶”应严惩 所谓专家,本应是在某一领域、对某一事物精通或有独到见解之人。在人们通常的认知中,专家起码应是具备专业技能且学问高深(独到)、技艺精湛者。此类“专业技能”须符合科学原理,通常需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及训练,并有可经考试(审查)获得的“认证书”,有职业操守(道德)及可量化的专业标准。正因如此,人们对专家的信任度要比一般人高得多。所以,“某某专家说”就成了造假者贩假的“敲门砖”。 这些人被网友讽称为“砖家”。 让人气愤且忧虑的是,多年来,造假者还有可能受惩处,助假者却基本上很逍遥。试想,既能获得不小利益又不用负任何责任,有多少人能遏制得住这种“帮忙”冲动?作假“帮凶”包括大量作假者得不到法律的约束与惩治,假的东西能不“其势汹汹”吗?!(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