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透视 |
|
|
|
民无信不立,经济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和。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好坏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诚信品质塑造和诚信社会建设在今天已被置于重要位置。 盲目的教育和模糊的标准导致浮躁心态泛滥。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向,大学生就业成为困扰高校、学生家长和学生自己的最大难题。很多大学生为了增加求职砝码,选择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继续教育风起云涌,各种广告铺天盖地,大有超越常规教学之势。“花钱买证”、“不过退款”等等美丽的承诺让很多学生动心,同时也使得一些大学生看到了“捷径”。这样的做法甚至被炮制到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助长了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形成了浮躁心态,破坏了大学的学风。一些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想方设法编造简历和自荐材料,甚至伪造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专业课成绩等。即使签约,也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抑或是眼高手低,总是不能安下心来从基层做起。好高骛远,使得大学生就业违约频发,这也是浮躁心理的表现。 惩治不力和诚信缺失成本过低助长不诚信现象。每次重要的考试,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大学里的外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公务员考试,诚信考试的舆论宣传从不懈怠,可是每次考试前出售“考试仪器”、“保过”的广告宣传也从未停止。这足以说明,我们对于不诚信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的惩治不力。同时,很多由于采取不诚信行为而取得成功的现象使得很多人放弃了原本坚守的诚信信念,由于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致使失信成本过低,甚至是零成本,加速了诚信缺失现象在社会上的蔓延。制假贩假的可以获取暴利,但风险成本几乎为零。如果不诚信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演变成为获得利益的手段,那么将会加速不诚信现象泛滥成灾。 大学所学的一切知识、思想和方法最终要接受社会的检验,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和信仰最终以社会的实际标准来加以修正。社会判断的权威远远高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权威。社会行为的现状成了他们人生取舍的航标。因此,不良的社会诚信风气、不到位的捍卫诚信的宣传、不力的诚信奖惩就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诚信形象的重塑,需要我们找到诚信缺失的根源,逐步消除不诚信现象。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人才基础。全社会都对诚信满怀期待,尤其是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其影响将更加深远、意义尤为重要。因此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弘扬诚信风尚,塑造诚信人才。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配合,形成良好育人环境。《苟子·劝学》中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古人早就知道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环境带给他的影响。然而,现在很多家长的价值观受社会负面影响大,在言传身教中给孩子带来重大消极影响,使得学校的正面教育因家长的一言一行而功亏一篑;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力军,教师要率先垂范,以学术和人格的双重魅力,给大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大学生活中,诚信教育必须贯彻始终。要从学生进校起就开始普及诚信教育,同时净化校园环境,对于进入校园的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资历审核,在源头上把好关;整个社会要树立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风尚,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净化社会环境,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鼓励全体社会成员人人讲文明,处处守信用,时时重承诺,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采用合理的用人机制。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人力资源强国需要两大体系做支撑,一是教育和培训体系,二是人才信用体系。大学生是人才的社会起点,诚信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宣传上,而是必须建立一套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诚信约束机制。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要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管理体制上,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一方面要注重舆论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更好地与用人单位沟通,积极推荐那些平时一贯表现优秀、诚信做人、踏实做事、认真学习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作为用人单位,也要摒弃以往以“貌”取人、注重学业证书、各种等级证书、荣誉奖励证书和一纸简历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以才取人,不拘一格用人才。 制定有效的惩戒措施。当今社会,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诚信行为方面,不尽人意。惩戒不力、处罚过轻可导致因失信而付出成本过低甚至零成本,并在一定意义上恶化社会信用机制,促使校园不诚信之风气愈演愈烈。当今社会,必须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有效手段,让诚信成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树立诚信的人人人信赖尊重,失信的人难以安身立命的社会风气。因此,必须从规则制定上严格规范,使得更多的人因惧怕失信给自己带来的惩罚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大学校园内,加大对考试舞弊的惩戒,必然会树正气、正考风,让有作弊动机的人主动放弃作弊想法。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考试不过,可以通过补考、重修进行弥补。如果违纪可能会面临开除或者取消授予学位证或毕业证的危险;针对大学生求职失信的现象可以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对于求职中造假制假的行为在档案信息中予以记录,用人单位可以登录查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求职中的失信行为。(作者: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于伟丽) |